天龙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天龙书库 > 大明公务员 > 第一卷,吾心安处是吾乡 第八十一章 宋濂之死

第一卷,吾心安处是吾乡 第八十一章 宋濂之死

第一卷,吾心安处是吾乡 第八十一章 宋濂之死 (第1/2页)

第八十一章宋濂之死
  
  “陛下,臣翰林院学士左赞善刘三吾有本。”宋讷这边话音刚落。那边又有一个人出列了。
  
  正是刘三吾。
  
  刘三吾此人。更是从祖辈都是元代清流大臣。如果熟悉元代历史的人会知道,其实元代科举也是磕磕绊绊的。到了中后起期科举才成为常态。为了开科举之事,当时有多少文臣拼死相争,甚至弄得身首异处。才终于在元文宗年间开了科举。
  
  而刘三吾祖辈就参与其中。
  
  而今刘三吾虽然见朱元璋有雷霆之色,然依然挺身而出。正是因为这种使命感。
  
  没有人知道科举对士大夫集团有多重要。可以说是士大夫集团的根本大政。即便是前仆后继。陈尸阶下,也必然要竭力争取。
  
  朱元璋脸色越发淡漠,说道:“讲。”
  
  刘三吾说道:“陛下奉天承运,十数年一统天下。诚千古之未有也。然可以马上打天下,不可马上治天下,前元之贱儒,则胡无百年之运。陛下一改元之弊政。而元之弊政之最,莫过不重科举。臣思量良久,改易三科取士之法。请陛下预览。”
  
  说着将一份奏疏送上。
  
  徐正立即下阶而来,双手接过,转呈给朱元璋。
  
  朱元璋一目十行。发现里面的内容很熟悉。为什么?因为这里面的东西,与大明的科举制度,相差仿佛。大明科举制度,大抵是以此为范本的。
  
  要知道,宋元的科举制度,与明代不同。明代的科举制度却是相差不大。
  
  只是估计连从后世而来的何夕都不知道,大明科举制度本出刘三吾。
  
  何夕给朱元璋的小册子之中,虽然没有详细介绍。但也将大明科举制度进行过简单的描述。故而朱元璋一眼就看出来了。
  
  朱元璋一时间看着刘三吾有些感慨。何夕给朱元璋的小册子,关于刘三吾的只有两件事情,一是南北榜案,另外就是立太孙之事。
  
  如果没有何夕的乱入。朱元璋对这方案并不反感。但是此刻他却不想通过。
  
  同时,他也知道。
  
  宋濂,宋讷,刘三吾,还有很多文臣,正是大明士大夫的精华。
  
  这些人大多是清正廉洁,为了自己的理念,皆不畏死。虽然方正。但并不是太迂腐,知道该怎么做事。但是恪守原则。遵大节,以至于岿然不可动。
  
  而科举,在这些人眼里,就是大节所在。
  
  这是朱元璋的欢喜所在,也是烦恼所在。
  
  欢喜是正是有这些大臣存在,才有大明开国气象。虽然有很多人蝇营狗苟,贪污腐败。但是,这些人在大明朝廷之中,最少中上层,并不是太多。更多的是这样的士大夫。
  
  但是,朱元璋很清楚一件事情。这些人效忠的不是自己。而是自己内心的理念。
  
  才有今日举动,简直是不约而同地逼宫。
  
  这才让朱元璋觉得难以应对。
  
  杀人是很简单的。
  
  眼前的人,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,一声令下,推出午门斩首,是轻而易举的。
  
  但是,有些人是可以杀的。比如郭桓案上,朱元璋扩大化打击,将很多人给牵连进去了。连眼睛也不眨一样,是因为朱元璋明白低下的猫腻。很多人说起来没有证据。但是与郭桓这样的人沾边了,能有好人吗?这些人杀了也不算错杀。只能说刑罚重了些,完全说不上冤枉。
  
  而眼前这些人,身负士林之望。是不能轻易下手的。
  
  朱元璋说道:“此议甚好,再议。”
  
  朱元璋轻描淡写地将刘三吾的奏疏扔到一边,起身说道:“今个不早了,退朝吧。”
  
  说完,朱元璋根本没有看下面的文武百官,径直走了。
  
  百官哑然。却一动也不敢动。
  
  朱元璋开国之君的威信,可不是群臣可以撼动的。绝非能被包拯扯住衣袖的宋仁宗。而朱元璋这样的举动,也代表了他自己的决绝的态度。
  
  宋濂的脸色苍白,身体摇摇欲坠。几乎站立起不住。
  
  太子见状。大声说道;“都散朝吧。”随即几步来到宋濂身前,说道:“老师,你这又是何苦啊,父皇自有定夺,这事情是急不得的。”
  
  宋濂说道:“我知道-----”说话之间,身体猛地一晃,也幸好太子就在身边,一步上前搀扶住了宋濂,他感觉手上分量不小,就知道宋濂几乎将大半身的力度压在太子手上。
  
  太子立即知道宋濂的情况不妙。
  
  “老师,老师,”太子轻声叫道。
  
  宋濂双眼无神,口中说道:“我知道,----”只是这话音之中,却感受一丝丝迷茫。估计宋濂也未必知道,他知道一些什么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